在建桥通车半年后的1970年7月3土日至8月2日,府谷到吴堡区间普降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流域,其中窟野河的草垛山雨量站8月1日14时至20时降水量达103mm;从7月31日至8月2日降水量达100mm的区域,占到府谷到吴堡区间右岸支流的大部分流域,导致8月2日11时,吴堡出现1700m3/s年最大洪峰。本次洪水到吴堡后形成单式洪峰,其特征是水位高(644.35米),相应流量小(17000),测点最大流速竟有9.14m/s,水深大(8.4米),含沙量大(888公斤/m3),是吴堡水文站建站以来洪水之最。
通车还不到一年的黄河大桥,初经这场大洪水,引起有关领导重视。最高水位,最大含沙,每秒9米多流速的洪水,夹带着许多漂浮物和1969年8月在该县丁家湾以上沿黄开工的0904国防工程所倒入黄河大量的各种乱石、渣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扑打着大桥,钢桁上挂满了水草和树木,使桥面震动得特别厉害并发出巨大声响,迫使正在大桥面上百余名围看洪水的群众受惊而紧急撤离。幸好该644.35米洪水峰顶,仅持续了10余分钟,之后水位降至643.40米,相应流量1410m3/s。不然大桥很可能被洪水冲垮,后果不堪设想!洪水过后,中央军委协同交通部、水利部、山西交通厅和公路工程局等单位人员,专程来吴开展现场技术性质的调查。经多方调查取证,最终查明,其主因是大桥主设计师赵某某在抄用吴堡水文站水文资料时,遗漏了一组最高洪水浪高8米多的数据,造成该大桥整体高度设计低了10米,直接影响洪水过流。为此,按当时我国有关法纪规定,依法判处大桥主设计师20年徒刑。
吴堡黄河大桥是我国307国道连接东西的一座重要桥梁,车流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流量高达2000多辆。由于经费、管理、养护等手段跟不上,加之守桥部队撤离后超速、超载严重,导致该大桥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超负荷承载,到1999年发现部分桥面破损,直到2000年7月30日,主桥面严重断裂,直接威胁着行车的安全。后主管部门下拨300万元专款,委派西安通达公司对桥面进行长达5个月的大修。
吴堡黄河大桥,位于山陕黄河峡谷的吴堡县宋家川镇与山西柳林县军渡之间,其结构为10栋11孔,主跨为钢桁梁,两边为水泥T型预制梁,设计荷载为军坦车60吨,民用车辆13吨;桥高25米,长392.6米,净宽17.5米,自1969年12月15日建成通车以来,成为连接西北与华北的又一重要纽带,为黄河两岸人民脱贫致富,为祖国的各项建设及西部开发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修建此桥的历史背景却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