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吴堡的基层组织是1926年夏开始创建的。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是吴堡红色武装和苏区的创建、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吴堡的党组织经历了艰难曲折的严峻考验,在围剿和反围剿的生死拼搏中锻炼和成长起来。革命先辈的伟绩,我们要永远铭记,现列出吴堡红色革命活动的旧址12处,简要介绍,以励后人,开创未来。
一、吴堡县城高小支部旧址:
1927年初,在榆林国民党政府监狱供职的地下共产党员慕嘉绩回到吴堡县国民政府看守所任所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这年2月,他相继介绍了王国昌、张毅忱二人加入了共青团。1928共产党员樊辅仁、王国安、丁茂义来县城高小(清代称兴文书院),8月由慕、丁介绍王国昌转党,不久县城高小组建了吴堡南区第一个党支部,支书慕嘉绩、组织委员丁茂义、宣传委员王国昌、青年委员张毅忱。支部下设两个小组,分别由丁、王任组长。
县城高小支部即在县十字街东侧的高小院内,正面三孔窑,中间一孔为讲堂,东西两孔窑分别由樊辅仁先生、王国安先生住,党的活动大多在教室中举行,高小到土地革命时期停办、校舍渐损,1947年秋冬土改时将此院分给城中农民王国华居住,现为私产。
二、吴堡北区岔上支部旧址:
1927年岔上共产党员薛尚英(字山峰)从武汉回到吴堡,以他家开设的“和合兴”杂货铺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第二年冬季共产党员张维培从绥师返吴和从府谷当教员回吴的共产党员樊峻(字云峰)在岔上“和合兴”杂货铺建立了吴堡县第二个党支部----岔上支部。支书薛尚英、组织委员张维培、宣传委员樊峻、交通员贾治华(1929年吸收为青年团员)。岔上支部的据点在“和合兴”店铺,一般人称薛家的此店为骡马店,从佳县南来和山西碛口西渡商贾一般歇宿于此,故此店财源兴隆。
三、旧城东街前院----中共吴堡地下县委(工委)、区党委旧址(1929年初----1934年8月)
县城高小支部成员在放寒假后各返其农村家中,在城中只留王国昌一人,承担支部工作,活动都在其家中——东街前院。1928年农历冬,中共陕北特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刘澜涛同志来吴巡视和传达中共六大精神时,就住在王的家中,王已是中共吴堡县委或工委负责人,向刘汇报了吴堡党的工作并接受刘的指示。在严酷的斗争中,1930年至1931年原县城高小支部的成员发生了分化,其中慕嘉绩、张毅忱二同志受上级党指示去安定、神府工作,樊辅仁、王国安投奔国民党部谋职,丁茂义回乡下种田。此时王国昌在旧城和县民团中陆续发展了多名党员,并创建了宋家川支部,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931年1月----8月,中共陕北特委负责人赵伯平、张咨平分头整顿各县党组织,吴堡县委负责人是王国昌、丁茂义。1933年,吴堡县委改建为区党委,王国昌为区委组织委员,兼搞军事工作,区委文件、武器、弹药都保存于他家中。此时陕北特委领导人张达志、马文瑞、高长久、崔田夫等人都来县城王的家中检查布置工作,陕北游击队负责人高朗亭也来吴找王购买军火、在王家中藏有党的许多文件、枪枝、弹药,而且党的秘密会议也多在他家举行,文件弹药大多由其妻保管。至于吴堡的同志慕生桂、张毅忱、慕生忠、薛翰臣、李守邦等人也常来王家中,研究工作,领受任务。东街前院党的活动一直到1934年农历6月28日王离开家中去苏区工作。
四、吴堡县第一支革命武装成立地----樊家圪坨村
1933年6月(公历7月22日),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高起家坬召开了特委第四次特委扩大会议,王国昌代表吴堡区党委出席了会议,会上提出要组建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王国昌同志积极论述了吴堡有条件组建红军游击队。会后特委指定张达志、高长久等人具体指导,吴堡党组积极工作,到年底在樊家圪坨村成立了抗日义勇队,1934年2月15日,在樊家圪坨村将抗日义勇队改编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薛俊山任队长,马佩勋(山西孝义人)任政委,下辖两个分队:一分队队长薛武拴,二分队队长薛高亭。党支部书记兼经济员为刘子义。
五、火烧冯家峁寨堡旧址:
1935年正月12日红五团组建后,由佳南返回吴堡,正月20日四支队在安定南沟岔与红一团消灭了敌一个连后,由王国昌带领返回吴堡,于正月28日下午和红五团配合用火攻战术拨除了冯家峁反动寨堡,连烧和熏歼敌50余人。此战随王国昌来吴的陕北特委特派员白如冰也参予指挥。
六、红山庙战斗旧址:
1935年农历2月12日、13日,红五团和四支队驻扎在红山庙周围的袁家山、候家焉一带。敌86师派驻螅镇营长张建南带两个连从驻地出发进剿我军。我红军部队得到消息抢先占领了红山庙(此山顶有龙王)高地,由白如冰、王国昌、慕生忠、李启贤等同志指挥,敌人组成一百多人的敢死队向我阵地扑来,战斗打响后,在我军的奋勇打击下,敌被歼58人,敌营长腹部受伤,狼狈逃窜,我方也耗尽弹药,此战我军共伤亡六人,缴获敌人步枪30多支、子弹数百发。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