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婴儿成活率低,特别是在出生一月内夭折的较多。月内婴儿不剃头,母子(女)不出房门。加上产妇在生子一月内为身体恢复期。满一个月后,母子健康进入稳定期,人们用过满月的形式表示庆贺。为此,由于家人急盼满月。为了吉利,一般满月仪式都是在二十天时提前过,而且十分隆重,到满月时,仪式却比较简单。过二十天,亲戚友人蒸油旋小馍,带二尺花布,近亲蒸“老虎馍”,炕“石子饽饽”馍,带婴儿衣帽。母亲还要为婴儿带“长命富贵”、“吉祥喜庆”银锁、银元和银链、玩具等。主人家要设盛宴款待,富裕人家还请“自乐班”、“皮影社”演出助兴。
到满月,三十天时,在自家院子里摆上供桌,备办香表,由老人跪谢上苍赐子之恩。儿媳妇要给公婆郑重叩头,感谢一月来对自己的精心照料。在二十天、满月时,巷邻中与公婆和产妇夫妇的同辈人,给婴儿的爷爷、奶奶和父亲涂抹锅煤,有的还给胸前戴辣椒,头上扎红头绳,身上穿红绸子袄,带铜铃、扶上驴、牛背嬉耍。爷爷、奶奶则高兴地接受人们的装扮,并挺着黑脸、穿着奇装异服与贺喜的宾客共贺同喜。据传贺喜抹黑的习俗,来自于远古时代,小伙子为了抢新娘子,把自己的脸面涂黑,骑马戴箭,在同伙的支持下,格斗冲杀,抢回自己看中的新娘。而民间在结婚、生子喜庆之日,给当事人及父母抹黑、戴铃、骑马有的骑驴、骑牛 的习俗就来源于此。而坐月子送石子馍的习俗,则来自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岁月。那时,生吃食物是日常生活习惯,只有在女人生孩子时,为了保证孩子的奶水和母亲身体所需营养,原始人才在用火烧得滚烫的石头子中烤制熟食品,给予特殊照顾。而这种用石子炕食品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形成坐月子送“石子饽饽”、吃“石子饽饽”的习俗。满月这天,娘家人要接产妇母子熬满月一般停一个月。熬娘家前,要给婴儿剃头、照相,还要请有学问的人给婴儿起名字,并把第一次理下的头发妥为保存,作为母子之情的象征性纪念。婴儿第一次出家门后,碰到的第一个人,即认作“干大”爸 。碰到“干大”后,从婴儿怀中掏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油馄饨”,“干大”将自己的腰带、烟袋或帽子回赠,随后用礼品赎回。碰到的“干大”,如两家门当户对,人缘相和,便择日行认“干大”礼仪,作为“干亲”长期追往即相互来往走亲戚 。一般只是一次性的口头“干大”,以后不再来往认亲。还有的自命“时运不顺”的,为了防患,特拜当地“全命人”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全有的人 为儿子的“干爷”,以图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