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间艺术>>正文

长武社火

2010-1-26 10:09:43  来源:长武人民政府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社火,俗称“故事”,是民间由来已久的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进入式微状态,某些种类正在消失。长武县民间社火目前大体有:
  高跷,又称“柳木腿”、也称“橛把”,分布较广,分布在平塬、河川地区。以民俗或戏剧故事为内容,穿戴化妆,以马鞭、刀、枪、剑、戟为道具,以龙凤彩旗、锣鼓为前导。“春官”开路,浩浩荡荡,走街过村。表演者脚踩支板,双脚绑于高跷之上, 伴随着锣音鼓点节拍,大跨小步,上摆下踩,潇洒轻盈,如履平地。随着队形和服饰、道具变换,扮装内容来去翻新,幽默滑稽,引人入胜。各村社之间备置春桌,互请互接,围观者前呼后拥,饶有兴趣。2005年春节时,全县仅相公镇有高跷表演,其它地方均已消失至今。
  亭子,有抬亭、背亭、鞦亭、车亭,也称“芯子”。以西关、灵凤、王东、龙头等村最为精彩。抬亭,设木架、铁芯,8人共抬;鞦亭,以十字架铁芯,悬挂踩板;车亭,固定支架,扳动车轮旋转;背亭,以铁芯通缚高低两人背部。各类亭子顶端由儿童扮演各类人物,四周用布包围严密,芯端以器物伪装,形成人站手指、足踩鞭梢等悬念,又惊又险。有的芯子还自如转动、摇荡,画面立体重叠,妙趣横生。尤以武家沟的背亭,大人顶小孩,装着古朴,适宜山区表演。近年,参加城镇演出的亭子多改装在小四轮拖拉机或汽车上,一车一场戏,惟妙惟肖,安全、省力,便于流动转点。武家沟的背亭很有特点,大人顶着小孩,着装古朴,适宜山区表演,至2006年已停演19年。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启动后,县文化馆组织人力积极抢救,于2007年村庙会时复演,目前正在申报省市非遗保护名录。车亭,固定支架,扳动车轮旋转,现多以大型车辆组队,阵容庞大,场面宏伟,一事一剧,惟妙惟肖。近年来,车亭表演以企业赞助和产品宣传为主,如醇古酒、永德宏企业每年都积极借此展示企业形象。
  马社火,也称“马故事”,农村缺马则用驴代替。以东街村马故事为代表,特色鲜明,威武雄壮,戏装鲜艳,化妆细腻,手执器物,乘骑踩蹬,自成阵容,结队而行,多以神化、戏剧故事为内容,表象逼真,引人入胜。装扮马故事多以神话、戏剧《黄河阵》、《八大锤》等为主,坐马式,架子功,形像逼真,气势宏伟。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马匹越来越少,马故事亦面临消失的危险。
  地故事,也叫“夜社火”,遍布各村,不择场地,适宜夜间表演。内容多以戏剧为基础,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以哑剧形式表演,紧锣密鼓,轮番载舞。表演程式多为“三马分鬃”,“四门半底”,“双叉剪子挄”等。扮演角色主要有红脸、黑脸,还有旦角(软身)、生角(净脸)、丑角(杂耍)。社火内容多模仿戏剧改编,以哑剧形式表演,主要节目有“出五关”、“保皇嫂”、“搬三霄”、“杀四门”、“双背鞭”、“镫打石雷”等。县城地区要地摊社火,以跑竹马开场,穿插狮子(东街)、龙灯(南关)、旱船(灵凤、北关)、海蚌(西关、尧头),并伴奏演唱小曲民歌。演出武打节目时,还配以烟火。演出喜剧时,杂丑或泼妇插科打诨。表演程式,多为“二马分鬃”、“四门斗底”、“交叉剪子桄”等,紧锣密鼓,轮番载舞。围观者聚拢圆场,高举灯笼、火把,照耀通明,气氛热烈,但因电视等发展普及,观者较少,亦在走向消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东北军驻防时,上街扭秧歌。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青宁马军骑兵驻防,踩三尺低跷,唱陇东“花儿”。解放后,社火增加了新形式、新内容,多与秧歌队、腰鼓队、鼓乐队配合,在街市集镇村头院落,逢场表演,边唱边舞,有声有色,异常热闹。1955年,宝鸡专区民间艺术会演,昭仁镇的竹马、回朝村的地摊,选拔参加比赛,受到赞扬和奖励。1956、1982年元宵节,县城举办社火会演,获奖的有北关、东街、龙头、灵凤、西关、南关、王东、姜曹、武家沟、东大吉等村。近年,社火进一步革新,装扮现代剧和配合中心工作宣传的内容增多,并向吹、拉、弹、唱综合表演形式发展。
  社火表演每年集中于古历年正月进行,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表演最多社火,县文化馆负责在西门什字接待,年均进县城表演60场次,观众达数十万之多。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