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留坝县褒斜栈道

2009-9-22 16:47:01  来源:留坝县人民政府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褒斜栈道两周初期基本形成。全长500余里,途经本境路186里。地处褒水上游,山高谷深,流水湍急,道路险峻,栈阁密布。其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构成了自然、人文和历史互为交融的独特景观,被誉为“古栈道历史博物馆”。目前仅存的25处遗址中,留坝境内有20处,保存较完整的有孔雀台、黑羊坝、武关驿、倒角等遗址。
  
  褒斜栈道号称“中国第一栈道”,褒斜道漂流位于褒河上游。褒河由红岩、太白二河汇流而成。褒斜道以其险、奇、雄而著称于世,两岸青峰如削、植被葳蕤;沿途可观田园风光、可沙滩嬉戏,三十里漂流水路百折千回,给您“披阅栈道风云,驾驭长河波浪,亲历英雄壮举,感受激情召唤”的奇特难忘的人生体验。

    《华阳国志·序志》载:“《蜀纪》言:‘三皇乘祗车出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史记》载:“周贞定王之十六年(前453),秦厉公城南郑,此谷通道久矣。”褒斜道从三皇时代到武王伐纣就已通行,蜀王出兵相助武王,秦人也经此道到南郑(汉中)。留坝自周、秦以降,素为兵家征战之地,又为西汉、东汉、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要地。因此,栈道及其山上山下蕴藏的古迹较多,仅褒斜栈道遗迹,现存43处,留坝县境内就过半数。褒斜栈道途经全县路段,地处褒水上游,山高谷深,流水湍急,道路险峻,栈阁密布。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汉中市博物馆于1979年对姜窝子以北至斜谷口栈道遗迹调查记载,这段栈道遗迹共22处,而县境内就占15处,并有大小壁柱272个。1994年,经考察,从青桥驿至江口、柘梨园,主要遗迹有4处。
    (一)武关驿(武休关)口东岸栈道遗迹 现存方形栈孔7个,40厘米见方,孔深81~101厘米,间距1.75~3.95厘米;中间柱孔15个,均为16厘米见方,孔深16厘米,间距75~105厘米,孔口向上倾斜30度左右;在距水面处,还有一排圆形水平柱孔,共6个,直径15厘米,孔深5厘米。此柱孔与壁孔高差为3.5~4米,从遗迹判定,为“平梁立柱加撑式”栈阁。
    (二)孔雀台峭壁栈道遗迹 在南河乡孔雀台(凤凰台)靠北栈河西岸,面临深潭的绝壁处,凿石架梁,悬空设栈,以“千梁无柱式”凿孔平插石梁,后立石柱、石栏杆;扶栏行走,无摇动眩目之感。这一栈道遗迹,全长17米,保存比较完整,有壁孔24个。其中14孔,插孔口见方31厘米,有石梁、石柱和石栏,并铺有条石。因孔距较小,间距仅30~50厘米,故栈面平坦,行走自如。1981年,被特大洪水冲毁,但孔口及残断石等存在。
    (三)磨桥湾悬崖栈道遗迹 在柳川乡磨桥湾靠北栈河西岸悬崖中。因壁立千仞,且河水偎崖而流,激水飞溅,行人疑若无路。然栈道如桥跨水,人骑畅通。此栈距水面2.8米,凿栈孔22个,见方25厘米,孔深30厘米,间距30~50厘米;下有柱孔,方形,大小与栈壁孔相当,壁孔距水面1米;距栈面上壁3.2米,凿棚孔4个,形成三层。每层壁孔成排而列,中间栈孔为栈阁路面;棚孔穿梁覆盖石片以挡洪水和山石滚落;下层柱孔斜穿石柱支撑栈梁,栈面用石板和木板复铺,且用栏杆护卫,远看形似阁楼,壮观宏伟,此乃“平梁立柱、框架棚盖式”。
    (四)四十八窟窿栈道遗迹 位于柘梨园乡锅厂村三组,史称“二十四孔阁”。其栈道在茸山石崖峭壁之中,东临红岩河。《留坝厅志》载:“其孔在山腰,孔口方圆不一,皆大盈尺,深尺许”。1965年考察,峭壁上有24个壁孔;峭壁下有24个斜柱孔,形成两层,间距2.8米,故称“四十八窟窿”。上壁孔安梁作栈,一头直插山腰,下壁孔插斜柱支撑横梁,为平梁斜柱式栈阁遗迹。四十八窟窿栈阁倚崖而过,实为险途。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正月二十九日,在修栈作记的摩崖石刻上详细记载了修栈过程。唐代孙樵《兴元新路记》中有录文。四十八窟窿栈阁遗迹和这方摩崖碑文于1971年修公路时被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