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米脂婚嫁风俗

2009-8-26 9:21:32  来源:米脂信息港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婚前一般有提亲、合婚、订亲的过程。男方或女方的父母,准备为儿、女办婚事前,先挑选对象。通过亲朋了解对方家庭的门风根基、人缘、经济条件用女子、男子的一般情况后,约请媒人或亲朋说合提亲。
  
  本县群众极重视迎亲仪式,方言称引“媳子(音xiouze)”,极为隆重。事前尽力准备,选定吉日后约请爷、叔、姥、舅、姑、姨等主要亲朋前来做客,办喜事。
  
  吉日黎明,男家早早起床,熬红豆米汤打发“引人的”前往女家。唢呐班子(吹鼓手)放炮鸣号,响吹细打,出村上路。
  
  女家事前也按规矩准备,办嫁妆,备酒饭,约亲朋,选择“送人的”。当日早起,为女儿梳洗打扮,等候迎娶。
  
  

迎亲队到女方村庄,唢呐传讯。新娘父母笑迎来客,高筵待宾。“送人的”妇女将男家带来的新衣给新媳妇换上,名“披硬衣”,稍事片刻后,女家“打醋坛”(敬神求平安仪式),送女儿离家。
  
  迎亲队前为唢呐班,“引人的”,中为新娘,后为“送人的”和送嫁妆者。每过一村,唢呐锣鼓声声,吸引男女老幼观看。两个迎亲队相遇,有“抢路”旧俗,以新媳妇走上方(阳面)、超越对方为“有福”。迎亲队回到男方村庄,长号报喜,唢呐高奏,鞭炮齐鸣。新郎及父母笑迎“送人客”。新郎的母亲在媳妇进家时将事先备好的钱或礼品相送,谓“结喜缘”,祝愿婆媳和睦相处。
  
  办喜事,东区早餐为炸油糕、烩粉汤,午餐为“八碗”、晚餐饸咾。以家境贫富,丰欠不等,一般油糕、饸咾是必不可少的。西区不吃糕,办“粗四席”或“细四席”。送人的根据路程远近当日或次日回去,是男家当天的首席佳宾。
  
  晚间,习俗“闹房”,同村年轻男女共聚新房,逗趣取乐,哄闹新婚夫妇。新郎躲躲闪闪,新娘羞羞答答,同辈男女欢声笑语,乐不可支,夜半方息。洞房花烛夜,灯火不灭,谓“长命灯”,好嬉闹的年轻小伙、姑娘、大嫂在窗前“听门”,得几句新婚夫妇的“悄悄话”逗趣。也有来点小小“恶作剧”的,扯破窗纸或点个辣椒烟火塞入门洞,搅得新人不得安眠。俗语“新婚三日没大小”,乡邻可以逗笑。
  
  结婚次日,新郎伴新娘同回娘家,叫作“回门”。城内当天返回,乡村留住一宿。娘家近亲均设宴招待新女婿,竟一日数餐。新娘在婆家住八九天,再独自回娘家住八九天,取“八对八,两家发”、“九对九,两家有”的吉利。返回婆家住一月,还可回娘家住一月,渐渐适应新环境和淡漠别母之惜。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