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福寺与塔耳村
2009-7-30 14:27:13 来源:中国兴平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兴平阜寨乡塔耳村,是因建千福寺多宝塔而得名。该村曾有一段极其光辉的历史。
千福寺起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据唐多宝塔碑文记载:有一楚金禅师,本姓程,原籍广平郡(今周至县)人,九岁落发在本县西龙兴寺(今汤坊龙兴村),对佛虔诚,静修六年,心有感应。“夜见一水发源龙兴,流注于千福,水中有方舟,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他便立誓,化缘建塔,天宝元年购置木材,七月,唐玄宗得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资助建塔,四方群众也普遍效行,捐钱资助,工程规模极其宏大。天宝二年皇帝为塔亲题匾额“多宝塔”,又赐绢百匹。由于楚金禅师对佛虔诚,功力深厚,“感应而得舍利三千七十粒,个个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天宝六年禅师雕造自身石像跪而载石函,石函内放三千舍利,置于塔下。天宝十一年四月,塔成,为四角七层,砖结构,塔内有木楼,沿梯而上,似大雁塔。为记载建塔盛事,曾竖起一块石碑,名“唐多宝塔碑”,南阳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写(此碑现存西安碑林)。寺院建筑规模极其壮观,仅宫廷内侍吴怀实赠送的金钢香炉高一丈五尺。楚金和尚因建寺、建塔有功,被封为唐国师,谥号“大圆禅师”。后来多出入皇宫,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病故,享年六十二岁,八月葬于长安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旁。
千福寺后来改称为“法华院”,宋太平兴国三年奉宋牒又改为“惠安院”。清乾隆四十二年,《兴平县志》绘有千福寺图,建筑规模很在,其布局近似西安慈恩寺(今大雁塔),唯塔在前院,寺周围有高墙围圈,寺面南,寺门三间二层,下为城门,上建楼房。进大门见前殿三间,左、右钟鼓楼,再进二门,天王殿三间,继而则见塔在院中间,左右各五间为僧房,再上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内院西侧三间二层楼似为藏经阁。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回民起义,周围群众多藏塔上,寺被回民起义军放火烧毁,塔内楼梯亦被放火烧毁,死伤群众很多,以后只留残塔,群众以塔命名称塔耳寺村,后简称为塔耳村。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