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仁瑞寺的左厢房,你可以看到岐山八景的第一景了。这第一景就是一个重达两吨的大铁锅,是古时候和尚开斋用的饭锅,你也许会问,岐山山高路远,这铁锅是如何运上山来的,为何又把它称作金盘呢?这里有一段神奇的来历……
毛卓锡初来寺庙,号称懒放禅师在岐山修行。岐山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消息更加闭塞。仁瑞寺名声不大,在这儿出家的只有附近村寨里的人,外面世界的百姓还不知道有岐山这重天,有仁瑞寺这座庙呢!懒放和尚带领弟子白天开荒耕地,修桥筑路,夜晚诵经念佛,虔心修炼。日久天长,香火旺盛起来了,风光也更加秀丽了。懒放禅师又趁化缘之机,四方游说,广为宣传,渐渐地,仁瑞寺名声大振!出家来这当和尚的越来越多;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那上山观赏风景,吟诗作赋的文人墨客,更是三五成群,川流不息。昔日“只闻鸟语,不见人迹”的岐山到这时已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了。寺庙一扩大,懒放禅师就招收了近千名弟子。弟子增多,其他的事好办,这吃饭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当然,粮食是不缺少的,只因为岐山地形陡峭,不好建房,千多个和尚都集中在仁瑞寺不能分散开斋。每天斋房里的和尚轮流熬粥,累得满头大汗,精疲力竭的,可开斋时总是供不应求,吃一顿斋饭要好几个时辰,吃在后面的弟子们往往没有斋饭吃,一顿饭要耽误好多事啊。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懒放禅师想开了法子。
懒放禅师遍访寺庙,以求解答的办法。一天他念起佛语,化缘来到广东佛山,经过佛山脚下的一个铸铁场,工棚里匠工们正在铸造各种铁器。打制好的铁器各具特色,琳琅满目。懒放越看越爱,啧啧称赞,他想:别的寺院解决斋饭问题上,不过是化整为零,分散开斋,我的僧侣都在主寺内,我何不请这些心灵手巧的匠人们铸造一个千人饭锅呢?懒放禅师拿定了主意,连忙找工匠们商量。第二天,制的制图、做的做模型、烧炉、熔铁,日夜加班。不到半月,一口千人大饭锅立在懒放的眼前了。懒放连夜请来一百个搬运工,扎起架子抬上铁锅上路了。可是忙忙碌碌地抬了一天,才搬动十里路。用这样计算,到何时才能运到岐山哟,懒放又发愁了。
晚上,劳累了一整天的搬运工呼呼入睡,独有懒放一人在床上辗转不眠,冥思苦想。恍恍惚惚中。懒放终于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