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英)EucommiaBark
[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树皮、叶、果折断后有银白色细丝。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或黄褐色,有皮孔,髓片状。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脉上有毛。花单性,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单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丝极短;雌花子房狭长,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扁薄,狭椭圆形,长约3.5cm。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主产四川、陕西、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甘肃、湖南、广西亦产。
[采制]4~6月剥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性状]树皮板片状,少数为卷片,厚1~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较薄者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折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明药物学家李时珍说: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名。生深山大谷,叶类柘,木作屐,可益脚,药用皮,性温,味甘,具有降血压、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补肾之功能。主要分布在湖坪、扁头溪等乡,一般年收购三、四十担。
截止2005年底,全县发展杜仲面积30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