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印台区陈炉古镇
2009-7-2 17:26:21  来源:百度百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一、基本情况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铜川市印台区所辖。全镇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地形为土石低山梁塬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镇辖18个行政村,两个社区。2008年底,总人口1.98万人,其中镇区居民4004人。
二、耀瓷文化延续脉络

  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陈炉窑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炉窑将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是唯一连续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是活着的耀州窑,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宋代,中国瓷业蓬勃兴起,北方形成了“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四大窑系。这四大窑系以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产品而享誉华夏,畅销海外,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四大名窑。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创烧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时期,金、元后逐渐衰落,明代断烧。现有考古调查显示,自金代开始,耀州窑瓷业重心逐渐向与其相距20公里处的东部山地立地坡(今陈炉镇立 地坡村)转移,后又经上店(今陈炉镇上店村)转至今陈炉镇区延续至今。故而,今耀州窑陈炉窑址包括立地坡、上店、陈炉三大窑场。
  明清时代,陈炉陶瓷生产达到鼎盛时期,镇民800户,俱业陶。县志记载:“瓷场自麓至巅,东西三里,南北绵延五里,炉火昼夜不熄,弥夜皆明,山外远眺,莹莹然一鳌山灯也。”炉山不夜奇观被列为同官八景(济阳夕照、仙洞朝霞、姜祠清风、瀑泉飞雨、三山春雪、二水冬冰、高峰连云、炉山不夜)之一。古人赋诗赞曰:“山外遥看长不夜,星流月奔互参差”。这是当时陈炉瓷业繁盛的真实写照。陈炉是继古耀州窑后西北地区最大的瓷业生产基地,素有“渭北瓷都”之称。

三、陈炉古镇景区
  陈炉三大窑场总规划规模合计近20平方公里,发现陶瓷烧造区34处,其中陈炉窑场12处。

今陈炉镇区旅游景区规划范围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陈炉四堡山梁为界括进地域,包括了陈炉镇区和主要风貌区。景区总体地形似一口大盆,四堡及四周山梁为“盆沿”,沟谷底地为“盆底”,四周山地中部坡势稍平缓处居民区和生产活动密集区为“盆帮”。
  在千年的瓷业发展历史过程中,陈炉古镇积淀了浓厚的陶瓷文化。古窑场遗迹遍布镇区,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以及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构成了陈炉古镇独特的富有油画效果的古镇风貌,民食民膳和民俗风情也是自成体系,二十世纪陶瓷工业遗产与故窑场遗迹古今交织,瓷坊陶吧星罗棋布,古老耀瓷制作技艺仍在眼前展现。这些,都吸引着广大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人士和广大中外游客来此考察参观。这是一个能满足各个不同文化层次、雅俗共赏、各得其乐的理想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三大金字招牌
  陈炉古窑址已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炉古镇被命名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是陈炉古镇诸多荣誉称号中目前最为耀眼的三块金字招牌。

五、陈炉八景

  明清之际,全国各地都有当地的八景,当时的“同官(即今铜川)八景”之一炉山不夜便是反映当年陈炉瓷业的兴盛状况。清代陈炉也有“陈炉八景”,一直流传至今。所反映景观有的已不存在。
  陈炉八景(当地歌谣·清代)
  炉山不夜第一景,
  泥池水镜陶容生。
  石罅玉柱丰年兆,
  层洞错杂宛花城。
  四堡撑天遥相望,
  周陶宗古迤长兴。
  古刹密集琼云护,
  烟霞彩屏话丹青。
  详解:第一景,炉山不夜。指当年陈炉窑场瓷业兴盛,炉火昼夜不熄。陈炉瓷业烧造规模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此景今已不存,古镇景区专管部门正在策划用现代科技再造恢复这一景观。“泥池水镜陶容生”,指当年为制瓷用泥量大,泥池多,总体规模宏伟。今古泥池遗迹犹在,保存完好,可看出当年盛况。“石罅玉柱丰年兆”,指陈炉方泉,常年流水不断,地
势背阴,天寒结冰,似玉柱悬挂石罅。今方泉仍在,景观不减当年。“层洞错杂宛花城”,指陈炉民居特点。陈炉旧民居都是窑洞,皆依“盆帮”而建,上边一家的院落是下边一家的窑顶。群居成片,远看层层叠叠密如蜂房,又如花城。“四堡撑天遥相望”,指陈炉四周山梁上的四堡:北有北堡,西有崔家堡(又称西堡),南有南堡,南堡的西边永受村顶是永受堡。这四堡都是明代修建,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四堡遗址今犹在,基本可见当年景观风貌。“周陶宗古迤长兴”,反映当年陈炉制瓷技艺源远流长,从创烧之年一直流传不衰。今此景可用陈炉西社窑神庙代替,西社窑神庙相关记载最能反映陈炉制瓷年代之久。西社窑神庙虽毁坏严重,但旧址仍在,可恢复建设。“古刹密集琼云护”,指当年陈炉庙宇众多,今大多不存,最著名的清凉寺遗址还在。“烟霞彩屏话丹青”,指的是陈炉独特的罐罐垒墙民居风格,家家户户都用烧瓷废弃的装烧匣钵或瓷罐等垒成院墙,密集成片,远看好似一幅优美的丹青画卷。此景今日仍在,且是目前最为众多游客叹为观止的古镇景观,堪称陈炉一绝。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高陵县方言歇后语·高陵县方言固定短语
·高陵县方言谚语 商贸类·高陵县方言谚语 天相物候节令气象类
·高陵县方言谚语 畜禽类·高陵县方言谚语 林果蔬菜类
·高陵县方言谚语 农事类·高陵县方言语法
·高陵县方言词汇·高陵县方言介绍
·高陵县天主教介绍·高陵县基督教介绍
·高陵县伊斯兰教介绍·高陵县佛教介绍
·高陵县道教介绍·高陵县革除陋俗
·高陵县用器习俗·高陵县行旅习俗
·高陵县居住习俗·高陵县服饰习俗
三秦影像 更多
蔡伦墓
蔡伦墓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秦岭山顶
秦岭山顶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通远天主堂
高陵通远天主堂
 最新资讯
· 铜川清真寺
· 陈炉古镇——历史脚下的“艺术”
· 印台区陈炉镇简介
· 陕西陈炉古镇千年青瓷故乡
· 印台金锁石林
· 印台金锁关
· 印台铜川塔(又名宋塔、重兴寺塔)
· 印台区玉华宫遗址
· 印台区姜女祠
· 玉华宫国家森林公园‎
图片热点
铜川清真寺
铜川清真寺
印台金锁石林
印台金锁石林
印台金锁关
印台金锁关
印台铜川塔(又名宋塔、重兴寺塔)
印台铜川塔(又名宋塔
印台区玉华宫遗址
印台区玉华宫遗址
印台区姜女祠
印台区姜女祠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