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大荔岱祠岑楼(东岳行祠、岱祠行宫、崇佑观、东岳庙)

2009-6-9 16:22:09  来源:大荔县人民政府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大荔朝邑岱祠楼金龙塔

    岱祠楼也叫东岳行祠,又叫岱祠行宫,四名崇佑观,五名东岳庙。位于大荔朝邑镇大寨村东,距县城东16.3公里处。 岱祠始建时间不详,只知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重修,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殿宇。该祠东西宽89年,南北长129米,占地总面积为11480平方米。原建筑有山门、中岑楼、东歌楼、西东楼、牌坊、香亭、长春阁、左钟楼、右鼓楼、献殿、坐殿、寝殿等。东庑并有七十二山神。这此建筑都很雄伟,它们斗拱挑角,雕梁画栋,只是因遭破坏,全部毁坏,只有岱祠岑楼还保存完好。   
    岱祠岑楼,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座落于岱祠正南方,原为岱祠的主体工程,当前也是岱祠仅有的唯一建筑,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
    岑楼座落在16×11×1.80米高的砖砌石镶台基上,其平面为长方形。
    三重檐,歇山顶,有吻兽,楼面覆盖琉璃筒、板瓦、砖砌山墙,并施琉璃彩绘龙虎斗纹浮雕,陪有波纹、云纹、蔓草纹等图案。上层楼顶举折较高,中、下层举折平缓。
    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廓深2.8米。内有支撑楼板的柱子两根,径0.54米,高6米。外有通柱12根,径0.44米,高10米。
    室内是“彻上明造”,全用明袱。梁柱交接用斗拱,梁与梁交结点用蜀柱。为三架梁四椽屋带单步梁。
    上层为五铺作,分布于内外檐两部分,北面有明间补间铺作各一朵,东、西、南面各一朵。中层为四铺作,南、北两面有明间补间铺作各二朵,其余每间各补间铺作一朵。下层每间补间铺作均为一朵。大斗拱上有耍斗,拱雕饰成“三幅云”式样。二、三层斗拱均出有批竹昂,四挑角下除有挂垂外,还有单斗旗杆(为清代所加,起支撑作用)。各层转角斗拱前均有垂花柱。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一致。原为朝邑十二景之一。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岑楼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岑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复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板,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蜓起伏的铁镰山恋,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三峰,俯瞰黄、洛、渭河,使人倍感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似锦。古有诗云:“岱祠灵活芮城胎,宋代岱楼势壮哉”、“华原高耸岱祠超,百尺岑楼接紫霄”。
    岑楼建筑,是我国古代想象丰富,构思离奇的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这里还有清乾隆六年立的“东岳庙重修汉关夫子并总嗣圣母二祠碑”,高2.23米,宽0.22米,楷书碑文,正文8行,共418字。周边线刻蔓草,花卉纹。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