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渭城区安国寺

2009-6-26 15:27:39  来源:佛教文化旅游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安国寺位于仪凤东街交叉路口,与凤凰台隔街南北对峙,门南开。院内原有大殿4座,内有石佛1座(即睡佛),铜像3座(菩萨、关帝、无量),两侧陪殿内有八大金刚及十八罗汉。殿外廊下有寂照和尚碑,殿前有禅联:佛教幽玄,犹如云挂山头,行到山头云更远; 禅宗奥妙,恰似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大门正上方有“安国寺”三个楷书大字。民国二十一年(1932),将公共图书馆、阅报社迁安国寺,改名县立第一民众图书馆。解放前曾在此设私立东北小学、东北中学,后改作县卫生院。五十年代初,咸阳专署在此设法院。1953年设康复医院,后改建为咸阳第二医院,扩建时拆除大殿。现存中间正门3间两层瓦房,砖木结构,木制门窗,刻凿精细。山墙刷头有卷砖及浮雕,屋顶灰瓦并布以脊兽。北边有登楼木梯,两边各有3架配殿。1990年本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寺为咸阳师院中规模与影响较大的一座,旧址再今城区仪凤接丁字路口北,与凤凰台隔街相对,西有关帝庙(亦称老爷庙)、东邻圣母行宫(亦称娘娘庙)。寺院原有围墙,南北宽,东西窄,呈四合院状。门额上悬“安国寺”木匾,书法洒脱,端庄有力,传说是一位炊工用锅刷刷写成的,寺院内有三近大殿,一殿二殿院落两侧各有配殿。各殿建筑结构精工美观,庭院幽深雅静,给人以肃穆感。各殿内均有大小不同的泥塑彩绘菩萨。三殿在后,塑有一尊睡佛。睡佛被称之为大佛,身长约有十米。头东足西,平卧在佛左之上。三殿宽三间,佛两侧仅空出一米宽人行道。卧佛锦衣彩绘,睡姿安祥,周围有一群泥塑金刚小佛塑像侍立。
  三殿前有楹联一幅,书法颇佳:
  佛教幽玄犹如云挂山头行到山头云更远
  神宗奥妙恰如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外地亦哟安国寺,多奉祀弥勒佛。据传咸阳安国寺塑的卧佛是陈抟(音TUAN)。陈抟其人却确有,是五代至宋初的一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为普粥崇龛(今四川潼南西境)人。陈抟后居华山,以长睡不醒闻名,每睡一次百日不醒。今华山之玉泉院尚有其塑像。据传周世宗召陈抟为谏议大夫而不受,太平兴国(宋太宗赵光义年号之一)中来朝,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陈抟好易经,端拱(赵光义年号之一)初自言死期而卒。着有《元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等书。他的两图学说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物的“一大理法”存在。此说经后人推演,成为宋代理学(亦称道学)的组成部分。因此他被后来的宗教界尊为神仙而受到崇拜。
  安国寺内还有许多尊石、铜佛像。《重修咸阳县志》载:“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散失。
  过去由于正史不记载寺庙,因为安国寺的创建年代及名称由来已久后人莫知。秉笔者翻阅有关史料考证分析认为,咸阳安国寺创建应在唐代中期,即景云至贞观元年间,明万历年间重修。仪凤街至今还有民间流传说法:先有安国寺,后有咸阳县。这说明在明时县城未迁至渭水驿(今咸阳城区)之前,安国寺就已存在。故可言:安国寺当为咸阳城区最早出现的一座佛教寺院。
  安国寺内有寂照和尚碑。寂照和尚姓庞,字法广,好寂照,兴平人,圆寂时七十六岁,葬马跑泉。碑额阴刻篆书“唐故安国寺寂照和尚碑”,上款题“大唐安国寺故内外临坛大德寂照和尚碑铭并序”,碑文中又记述寂照和尚两次到安国寺主持事。
解放后始于安国寺内设咸阳县法院,后改作咸阳医院,寺毁殿拆,面目皆非,今仅剩门墙及门房残迹,寺内原有的石像、铜像早已散失无存。1990年渭城区人民政府公布安国寺旧址为第二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咸阳市人民政府在安国寺东侧的圣母宫旧址前又竖立了历史文化名程保护标志的碑石两块,以此提醒人们保护好这些旧址,就是爱护历史文化名城。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