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榆林城,其重要标志就是“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筑古迹。“北台南塔”是指城北的“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
其中,凌霄塔亦名文笔塔,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榆林城南榆阳桥东侧山峰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后可能遭毁,有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详细年代待考证。原为榆阳寺中之塔,寺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被毁,惟塔独存。
历史
榆林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初只是绥德卫的一个屯所。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榆林卫,成化九年(1473年),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再次修筑榆林城。榆林镇原来称为延绥镇,镇治绥德。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余子俊重修榆林城后,把镇治移驻榆林,从此以后,延绥镇才称之为榆林镇的。榆林城自成化九年之后,又经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之后,才最后定形的,地方史书称这三次拓展修筑活动为“三拓榆阳”。 到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因榆林城北墙被流沙积压,遂将北城墙向西南回缩,始成今日所见榆林的样子。
结构
塔为楼阁式八角形13层砖石结构建筑。高43米,底边周长33.9米。1983、1987年维修塔基,用青砖包砌塔基土墩,并建围墙大门。在塔的最底层,四面开门,由下往上,每层各面皆开有一窗,各层飞檐之上系有8个风铃,随风摇荡,悠然成韵。
该塔通体砖砌空心结构,呈八角柱体形。塔身每层砖雕仿木斗拱脚檐,木椽挑檐角,并挂有风铃,迎风叮当,如同奏乐。塔顶为圆形砖拱,上覆琉璃碧瓦。在塔的最底层四面开门,由下往上,每层各面皆开有一窗。塔内有砖阶和木梯,游人可拾级而上顶层俯视古城景色。凌霄塔旧为榆林八景之一-“南塔凌霄”。
凌霄塔是榆林附近的制高点,登上塔顶,榆林全城,尽收眼底。历史上在榆林发生的战争之中,双方都为争夺凌霄塔高地付出很大的代价。明末,李自成和李过攻打榆林城,都是先攻占的凌霄塔。1947年,解放榆林的战役,也在凌霄塔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