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楼位于神木县城旧大街中心,是县境内仅存的一座3层古楼建筑。俗称大楼或中楼(与原南北鼓楼、钟楼相对而言)。
道光《神木县志》记载:明穆宗隆庆元年,河套蒙古部落首领吉能进犯榆林城西芹河一带,榆林中协副总兵黄渲率部抵御战败阵亡,致榆府上下震恐,急调神木参将高天吉星夜往援。时值窟野河涨水,天吉祈祷水神,兵士群情奋勇,不仅安然而渡,而且一战即胜,凯旋而归。为庆祝胜利,报答神恩,天吉倡修大楼,命名凯歌楼。清同治七年(1868)回汉民族纷争时,回军攻破城登楼放火,除台基外皆化为灰烬,直到同治末年才由地方民众捐款复修,其制更胜于前。
此楼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底部为古砖砌制的正棱台形基座,南北长20.65米,东西宽20.09米,高6.25米,中间有东、西、南、北十字通洞,与4条大街相连(俗称大楼洞)。基座上饰有石雕围栏,中间座楼房两层,双层重檐,半拱插飞,画廊添柱,挑角歇山顶,通高为10.55米,通体为木结构。四角各建小房3间,成宫殿气势。原楼设三宫小殿,供天、地、水三神,两侧另有东、西厢房8间。全楼雄伟、秀丽,登楼眺望,全城一览无余。
建国后,楼项巨钟一直为全城居民按点报时。1949年该楼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加以维修保护。“文化大革命”中,其他庙宇皆遭大劫,唯凯歌楼得以幸免,1979年文化馆主办再次维修,台基通体外施青砖一层,楼房上下彩画油漆一新,现为神木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