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凤翔县名胜古迹(1)

2009-5-22 9:16:3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一节 东湖
    一、创建修葺
    东湖位于县城东南隅,是享有盛誉的旅游风景区。史载:“商王文丁十二年(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相传“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故称“饮凤池”。苏轼《东湖》诗云:“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次年,于政事之暇,倡导官民,相度地形,藉“古饮凤池”扩广疏浚。源引城西北凤凰泉流注入池。建亭修桥,种莲植柳,作游憩之所,改名东湖。水多则蓄之,以防涨溢。干旱则泄之,以润田畴。明嘉靖、万历和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几经修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知府傅世炜开辟二湖,称外湖,原湖称内湖。全湖总面积14公顷。东至小城墙,南至外湖南岸外侧,西至明城墙,北至东关街道。建筑物增多,湖体扩大。湖内有建筑物十余处,玲珑别致,各具一格,结构殊绝,造型优美。点缀着古树奇石,古朴幽雅。
    清末,战乱频仍。东湖亭、台、轩、榭,倾圮殆半。溪流壅塞,残垣茅蓬,景象萧索。民国9年(1920)、12年(1923)虽曾维修,原貌未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略加修整,始有起色。“文化大革命”中砸毁碑石,拆除建筑,砍伐古柳,破坏严重。
    197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整修东湖。在省、市支持下,成立管理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制订整修规划。1983年7月13日向全县颁布《关于加强东湖管理保护的通知》。1984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年底共投资41.7万多元,整修过门、桥梁、道路、亭、台及湖岸,栽花植树,开展服务活动。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正式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
    二、园内建设
    水域分布 凤凰泉水由西北东流折至而南。过县城东门外石桥南流进入西渠道。从湖西北角龙口吐出入内湖,经沧浪桥喷泻而下到外湖。曲流水乡、花圃,再从外湖西南角排出。又一条从西渠道向南直流,到凤尾桥泻出。两条流水汇合后入雍水河。
    林木花卉 昔日以柳、荷、竹居多,杨、榆、槐亦有。今仍以柳、竹为主,兼有国槐、松柏、冬青,引进玉兰、樱花、雪松、枇杷、棕榈等。共栽植花木两万多株、百余种。
    湖区建筑 喜雨亭、凌虚台、断桥亭、君子亭、小娇亭、春风亭、鸳鸯亭、会景堂、来雨轩、一览亭、洗砚亭、望苏亭、古饮凤池门、水光潋滟门、牌坊、断桥、鸳鸯桥、聚贤厅、空濛阁、苏公祠等。
    牌坊。建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知府王江倡修。并书匾额曰:“东湖静影。”
    喜雨亭。原建在旧府衙东北隅,宋苏轼到凤翔时创建,自为记,早废。明朝迁修苏文忠公祠左侧,后毁。清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熙年重修,又毁。1955年,凤翔县人民政府重建。1985年,修葺彩绘一新,刻立《喜雨亭记》碑石。悬挂苏轼书体匾额。
    凌虚台。原建在城内东北,与城墙接近。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太守陈希亮创建,苏轼为记。后人移筑其东关“三公祠”后,祠废而台址犹存。清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熙年重修东湖与苏文忠公祠时,见祠之右侧,地势宽阔,遂筑凌虚台。台上修亭一间,以“适然”名。至此,台已见徙三修。1985年,凤翔县人民政府决定砌砖护台,筑亭彩绘。刻制《凌虚台记》、《凌虚台》诗和苏轼书体《凌虚台》石匾镶于台壁间。
    会景堂。原名会景亭。原建在城外南溪,宋苏轼迁之稍西,名“招隐”,后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知府傅世炜重修时,改名会景堂。时代变迁,年久失修。1984年,经县人民政府同意整修一新。仍保持古朴典雅风格。
    君子亭。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关西道张应福慕苏公文学政事,考究其往迹,湖有莲盈二、三亩,植竹万竿,翠盖红芳,摇金戛玉,岸渚交映。遂修亭子于湖中央,亭成名为“君子”。清乾隆十九年(1754)太守朱伟业,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府白维清均维修过。1978年,亭被龙卷风吹毁。1980年,县人民政府批准重建。亭基高敞,亭呈八角形,金顶飞椽,斗栱结构,造型独特。
    宛在亭。宋苏轼创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太守朱伟业《宛在亭说》载:“湖中旧有君子,宛在两亭”。“伊人宛在,秦诗也,秋水方盛,凤人触物生情,思情人君子欲得而见之也”。道光二十六年,知府白维清重修东湖碑石:“所谓宛在者,至今犹在水中央也”。光绪十年(1884)镇军张运馥重修,现无存。
    春风亭。清光绪十二年(1886)知府蔡兆槐创建。取苏轼“惠过春风”之含意而命名。十四年知府熙年重修。1979年县人民政府整修。亭之屋顶南坡出一抱厦,体形组合富有变化,独具风格。
    苏公祠。自宋苏文忠公签判凤翔,咏“八观诗”,以壮胜概,由是东湖之名益彰,后人敬仰,建祠于湖北畔。由宋迄今,废兴迭作。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知府张可受重修。陕西巡抚毕沅提联:
    百顷汇泉源偕周鼓秦碑共数八观雄右辅
    千秋留宦绩比颖川杭郡还应两地配西湖
    清嘉庆十六年(1811)知府王骏猷、道光元年(1821)知府高翔麟、道光八年(1828)知府陈懋采、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府白维清均先后重修。碑载:“苏文忠公祠当建明朝”。迨至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熙年谋诸凤、宝、岐绅商,共同出资,刻日饬匠,寻旧故址亟为经营,修正殿三间,内塑苏公像。中建“同笑山房”三间,前修“鸣琴精舍”三间,二门一间,大门一间,中悬“苏文忠公祠”横额一面,联一对:
    红棹绿船舞澎湃
    白莲翠竹依崔嵬
    “文化大革命”前后拆毁,惟碑廓有明嘉靖初高僧义敏(性空上人)传刻之“牧牛图”及有关东湖重修之诗、记等部分镌石,为识者收藏。石刻梅、菊、竹、兰四帧,原为苏轼所画,置旧府判厅壁上。后人移置东湖苏公祠壁间,还有苏轼仿吴道子“刘海戏金蟾”画两幅,僧人拜佛求仙四幅,刻在两块石上,今存县博物馆。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