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09-5-22 17:19:14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民国34年(1945)11月,西安市首次设12个区级行政组织,今莲湖区域内有第三区(驻夏家什字公字1号),下辖20保,332甲(1948年4月整编为198甲);第六区(驻药王洞今莲湖区人民检察院址),下辖16保,340甲(1948年4月整编为166甲)的全部和第二、第五、第十一、第十二区的部分保甲。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5月27日,各区人民政府在原12个区的辖区基础上建立,是年底,废除保甲制,城区按每30~40户建立一居民小组,郊区设乡。 1955年1月,西安市区划调整,将原第三、第六区组成莲湖区。辖四府街以西、西大街以北城内地区和西关。同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区下建立大莲花池街、梆子市街、北院门、城隍庙后街、梁家牌楼、青年路、西关、东举院巷(同年8月改名大麦市街街道办事处)等8个街道办事处。1957年4月,未央区所辖北关街道办事处划归莲湖区新城区所辖北大街划归莲湖区,分别并入北院门、青年路街道办事处。6月,未央区所辖大白杨乡的红庙坡等部分地区划归莲湖区并新建红庙坡街道办事处。至此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12月,北关、红庙坡两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北关街道办事处;青年路、大莲花池两办事处合并为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城隍庙后街、北院门和大麦市街三办事处合并为北院门街道办事处(同月又改名城隍庙后街街道办事处);梁家牌楼、梆子市街、西关合并成立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共设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辖四府街、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及其以西;龙首北路、大白杨以南;沣惠渠(大白杨路至陇海铁路段)、西城墙以东(西门以北段);陇海铁路(西安西站至沣惠渠段)、南护城河南沿(四府街以西)、西大街(钟楼至琉璃庙街)以北及西关廓城内地区。 1959年3月,红庙坡地区从北关街道办事处划出恢复红庙坡街道办事处;西关地区从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划出恢复西关街道办事处。1960年1月,北院门地区从城隍庙后街街道办事处划出恢复北院门街道办事处,至此共辖7个街道办事处。同年3月,街道办事处改称人民公社,与街道办事处“政社合一”,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业务未明确划分。 在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西安市人民委员会1960年4月20日报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同意,西安市调整区划,莲湖区建制撤销,北院门、青年路、城隍庙后街三个公社地区划归阿房区,建立阿房区莲湖人民公社,俗称大社,原三公社为分社;西关公社划归阿房区土门人民公社,改名安定门分社;北关、红庙坡公社划入未央区为大明宫人民公社的两个分社西大街公社划入雁塔区为南院门公社的一个分社。5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 1962年7月,莲湖区建制恢复,大社建制撤销,分社仍称人民公社。北关、红庙坡、西大街、青年路、北院门、城隍庙后街等6个公社归莲湖区所辖。1965年10月,阿房区建制撤销,其所辖西关、土门、桃园和三桥等4个公社划归莲湖区,至此,街道人民公社增至10个。 1966年9月,西安市地名“革命化”风潮中,莲湖区更名红卫区。11月,10个街道公社除青年路、土门两个公社外,其余8个公社名称均改:北关更名大寨路、北院门更名革命街、西关更名抗美路、西大街更名反帝路、红庙坡更名三红村、庙后街更名红歌街、桃园路更名长青路、三桥更名红桥。1972年4月,公社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原名。7月,恢复莲湖区名称。1978年12月,10个公社均恢复为街道办事处。 1980年3月,三桥街道办事处划归未央区管辖。1982年1月,居住和土地花插于域内的雁塔区潘家村公社下辖的三民村、大马路、金家堡、曹家堡、杨家围墙、陈家寨、工农、友谊、颜家堡、周家围墙、马军寨、李家庄、新桃园、糜家桥、建新村、解家村、西关、北火巷、安定、五一、潘家村、十里铺、大土门、郭家口、草阳村(1985年撤村转为居民户)、任家口、二府庄等27个大队;鱼化公社的中堡子大队,丈八公社的东桃园、西桃园两个大队;未央区大白杨公社的进丰、白家口、丰禾村、纸坊村、红庙坡5个大队和马旗寨公社的北关大队共36个大队划归莲湖区管辖。同年3月,潘家村公社撤销,区设农副业局管理农村生产、行政事务。是年8月,土门街道办事处划出西北部地区成立枣园街道办事处。1983年1月,西关街道办事处划出西关北廓城墙外以北地区成立环城西路街道办事处。此后至1993年,全区共设1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2.9平方公里。从1955年起,办事处下以150~280户建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下每20~50户编为一居民小组,当年共建85个居民委员会。至1993年,全区共有445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家属委员会234个),35个村民委员会。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