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镇,位于县城东陇海铁路阳平火车站。旧址在今镇东南约2里东王堡村。秦宁公二年(前714),自陈仓东迁,都于平阳邑,即此。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于雍,秦在此建都37年,商业、手工作坊渐起。秦穆公为平阳公主在此建有平阳封宫(今已废),唐代在平阳宫南(今东王堡~集贤村)修筑东西大街一条,长2里,南北两侧有烧房、染房、木行、药店、杂货铺、铁匠铺、绳铺、裁缝铺、客店、饭店等10余家,东街有露天戏楼一座。明清时,单日逢集,其交易仅次于虢镇。清宣统二年(1910)八月四日至十日,连降暴雨,渭河漫溢街头,冲毁民宅、街房478间,镇区仅存三分之一,集市开始衰退。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今窑底村设陇海铁路阳平火车站后,旧镇逐渐萧条,集市贸易随火车站西移,办起客店、饭馆和小吃摊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平火车站成为县城东部阳平、宁王、杨家沟乡物资交易中心,并先后办起造纸、化工、机械、淀粉、食品加工等10多个乡办和村办企业。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阳平、宁王两乡建制,合并在此设立阳平镇人民政府。设有初级中学、电影站、文化站、中心医院、供销社、贸易货栈、工商业公司、食品站、粮食供应站、供电站、物资站、邮电所、农行营业所、税务所、工商管理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交通运输管理站等47个单位。驻镇人口839户、4166人,建房614152平方米。其中住宅536115平方米,公共建筑15139平方米,生产建筑62898平方米。每日有集,交易活跃。镇上有沿铁路东去岐山蔡家坡镇、西达县城公共汽车和便民汽车,每日往返不停,交通极为便利。
1949年设阳平乡,1959年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与宁王乡合并建阳平镇。位于县城东,渭河北岸,距县城9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4.2万。陇海铁路、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和西(安)宝(鸡)公路中线东西过境。辖东风、同心、水庄、东枸、野寺、第六寨、姜马、宝丰、大帐寺、宁王、晁阳、东港头、西港头、报李、窑底、联合、居村、龙家湾、三联、新秦、五星、西枸22个村委会。主产小麦、玉米,是县粮油高产区之一。工业以造纸、建材、化工为主。有中外合资企业西达公司、造纸厂、磷肥厂等。1995年分别被民政部、陕西省命名为“明星乡镇”,宝丰村是省级“小康示范村”。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