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09-5-21 9:44:04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淳化县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名。位于三秦之腹,泾水之阳,南接北仲、嵯峨二山,北枕子午岭余脉甘泉山(今黄花山),东依爷台山,西邻金池水。山围水绕,盆抱而聚。冶峪蜿蜒贯其腹,泾水滔滔绕西南。 本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单向倾斜。自然形成南北二山、东西二台的“四大块”地貌大势。最高点在北部黄花山好花圪垯,海拔1808.9米。最低点在石桥的冶峪河谷,海拔630米。海拔相对高差达1178.9米。土壤以风力搬运堆积的黄土为主,分为黄墡土、黑垆土、潮土、褐土4个土类,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0.71%、25.05%、0.03%和4.21%。自北而南8条河流,形成梳状水系,其中4条入泾,4条入渭,平均年径流总量5706万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为1188万立方米。虽属贫水区,但大部分水质良好,尤以御泉为佳。境内沟塬相间,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面支离破碎,流水侵蚀剥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本县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无霜期183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0.0℃,全年日照时数2249.1小时。 淳化,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境内发掘的古遗址考证,远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即在此繁衍生息,狩猎垦植。氏族时期,淳地为云阳氏部落聚居之地。约前1600年,公刘居豳,本境属其南,冶峪河及其周围的周族部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约前1100年,周族崛起,淳地遂为王畿。前770年,秦襄公为诸候,本境为秦之封地。 淳化始称甘泉、云阳。秦孝公时始设云阳县,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置县之一。西汉在其北部分置云陵县;三国魏改称抚夷护军;西晋时并入池阳县;唐复云阳县,并在其北部分立石门县。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在梨园镇立县,以其年号赐名淳化。 淳化,秦汉时为“三辅”名邑,是其历史上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境内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有纸坊沟、灰嘴塬、黑豆嘴、西梁家等仰韶、龙山、商周文化遗址200余处。史家塬出土的的兽面纹五耳大铜鼎,是迄今发现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华夏之最,稀世国宝。黑豆嘴陶窑出土的龟蛇雁纹瓦当和嫦娥玉兔瓦当及易卦文“云市”、“云亭”陶文,汉甘泉宫“甘林”、“上林”“长生未央”、“长乐未央”瓦当,为目前国内所仅有。 远古至秦汉,夙著名胜。这里山高气爽,温润清凉。少昊天帝祭天处、轩辕黄帝的万灵明庭、秦皇林光宫、汉武甘泉宫皆建于县北甘泉山下。公元前221年,辐射全国的秦驰道直通林光宫,使本境拥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交通大道。规模宏大的秦直道由此北上,直抵九原,其势壮阔,可与万里长城媲美。汉武帝刘彻在秦林光宫之基础上扩建甘泉宫,使本境成为帝王避暑、游猎、观光的常顾之地。许多军机大事、接见使者活动在此进行,尤其是盛大的郊祀活动更为壮观。甘泉宫以其雄伟的建筑和频繁的朝廷政务活动,不仅承载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而且也使本县成为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这一时期,本境四方通达,八方倾慕,耕民乐业,商旅兴旺而誉列名邑。 淳化,自然资源丰富。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为主,兼种糜、谷、荞麦、豆、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苹果、杂果、烤烟、蔬菜、棉花,以苹果、烤烟、洋芋等驰名。主要用材林有油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刺槐林等52科181种。中药材有茵陈、穿地龙、柴胡、黄芩、苦参、地榆、苍术、防风、远志、蒲公英、槐米等196种。矿产资源有煤炭、油页岩、石灰岩、粘土、腐植酸肥料煤、高岭石、伊利石等,尤以煤炭、石灰岩、粘土引人注目。煤炭储量2887.4万吨,开采已有百余年历史。 淳化为古军事要地。境内南北大山皆为天然屏障,有屯兵、易守之地利。塬间河沟相隔,山地敞阔,谷深林密,水清草肥,为兵家常争之关隘要地。西周时,自尹吉甫逐狁,秦襄公驱戎创领地,秦与晋战石门,为境内史见战争之始,也是秦人锋刃之初露。至汉,霍去病袭取河西,汉武帝率骑镇北,兵马屯流,军威千里。东汉时,廖湛率赤眉义军18万之众临境,逢汉中王刘嘉而战于谷口,师未捷而身先殒。前秦时,苻坚围追曹毂、刘卫辰叛军,激战于本境。羌人姚苌背反苻坚,起兵而兴后秦。唐时的梨园镇之战,李克用大败王行瑜之师;后梁刘知俊投外受阻,与梁将康怀贞往返激战于三水、云阳之间。明末,李自成义军一举扫平渭北。清时,陕西回民军与清军在本境多次激战。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许多抗侵扰、除蹂躏、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壮举。 淳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辖县之一。早在1927年,淳化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此后,本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8年,农运先驱卜乾生、赵新三及田望秀等高举义旗,率领民众,发动“交农”围城起义,名震渭北,产生了苏维埃政权。1932年,刘志丹亲自授旗、授枪,成立了本县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队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使本县北部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一部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抵御国民党军队侵略的前沿阵地。勇敢的淳化人民,担负着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神圣使命。在边区党和政府领导下,淳化人民积极开展选举、土改、减租减息、大生产以及整风运动,奋勇争先,舍生忘死,浴血奋战,重创来犯之敌,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政权。先后发生在本境的大小战斗达100余次。1945年7月,震惊中外的爷台山反击战就发生在这里。勤劳的淳化人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支援前线。赤水县有“兵多、粮多、支前多”的“三多”美誉,被评为边区模范县。在中央西北局表彰会上,赤水县委书记任成玉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为群众谋福利”的题词嘉奖。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淳化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淳化人文毓秀,英才辈出。汉时有享誉文坛的王隆,有被光武帝所器重、以清明廉洁著称的尚书令宣秉。元代有仗义疏财、济贫兴学名闻行省的李子敬。明代有被皇上赞为“朴茂之质,练达之才”的“乡邑文学之冠”罗廷绣,有平叛冤狱、名扬蜀地的知府贾克忠和除暴安良、为政清廉的罗奎。至于宰地方、主州县为民称颂的州官、县吏更是枚不胜举。然而,历代劳动人民中的能工巧匠、贤明之士却不见经传。 淳化人民刚强、正气,历来有为正义而斗争的光荣传统。清末民初,官府横征暴敛,贪官污吏肥私害民,武启庠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赢得后世称道。才华出众、文武兼备的于鹤九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主持陕西“靖国军”,胸怀正义,成为莫逆之交,为家乡教育奔走并慷慨捐银,深受民众爱戴。 革命战争年代,淳化涌现出一大批披肝沥胆的伟烈之士。人民英雄李三合,面对国民党的铡刀,大义凛然,气吞山河。刘胡兰式的共产党员寇水娃宁死不屈,慷慨就义。还有中共彬县县委书记任君瑞,淳耀县委书记杨直,红军指战员张明吾以及任连俊等430多位革命烈士,“功高西嶽,永垂青史”。
始称甘泉、云阳。秦孝公时始设云阳县,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置县之一。三国魏改称抚夷护军,西晋时并入池阳县,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在梨园镇立县,以其年号赐名淳化。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
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 行政区划:全县辖5镇10乡,370个行政村,676个自然村。县城设在城关镇。 人口状况: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9.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人 。 2006年,淳化县辖5个镇、10个乡:城关镇、官庄镇、马家镇、方里镇、润镇、胡家庙乡、十里塬乡、卜家乡、车坞乡、大店乡、石桥乡、秦河乡、铁王乡、秦庄乡、固贤乡。
淳化县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太阳年辐射总量120.462千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249.1小时,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
编辑:秦人
|
|
|
|
|
|
|
图片热点 |
|
<%
Set rsKind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k = "Select top 7 * from ziyuan_content where classid in (Select classid From Ziyuan_Classname Where classcname='景点介绍') order by id desc"
rsKind.open sqlk,conn,1,1%>
<%WHILE not rsKind.eof%>
|
<%
rsKind.Movenext
Wend
rsKind.close
Set rsKind = nothi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