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蒲城县蒲城县蒲城名人(2)

2009-5-20 15:57:1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王峻(1902-1941):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国民党陆军中将,蒲城县东陈镇尧堡村人。1924年赴耀县投奔杨虎城部,1925年经杨虎城将军介绍入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1926年毕业后回杨虎城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1938年7月,山西战局失利,奉命阻击日寇,日寇受阻无法前进,又调一个师团的兵力围攻永济,王峻指挥其团,血战永济城。1939年,王竣任国民军新编二十七师副师长、师长,1940年,奉命再渡黄河,与日寇作战屡胜,击退日军10多次进攻,成为日寇的心腹大患。1941年5月,日军向中条山疯狂进攻,在指挥大家隐蔽时,不幸中弹,以身殉国,时年39岁。
  包森(1911-1942):抗日名将,活捉日本天皇表弟的英雄,蒲城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2月,包森率部到达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整连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秋季冀东军分区13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七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当时在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 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
  寇遐(1884-1953):著名政治家和书法家,蒲城县陈庄村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陕西学生运动的代表人物。1906年在井勿幕影响下,参加同盟会,1908年10月,轰动中外的“蒲案”发生,他被西安师范学堂选为总代表,又被选为西安各校学生代表,负责召集会议,起草请愿书,亲自到巡抚衙门交涉,积极声援蒲城学生运动,对“蒲案”的胜利结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09年,寇遐从西安师范学堂毕业,回到同州(今大荔),积极领导东府革命活动。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寇遐积极参加反袁逐陆斗争。以后段琪瑞又派陈树藩督陕,他即投身反陈斗争。1923年10月,曹锟赂选,寇遐不为金钱所动,愤然南下,投奔孙中山,保持了革命气节。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经动“北京政变”,寇遐积极参加,并短期出任工商总长。1931年,杨虎城主持陕政,邀请寇遐任省政府委员、高等顾问等职。1935年,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陕,寇遐在促进张杨相互了解,消除隔阂、合作抗日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寇遐生活俭朴、性格直爽,重气节。他同情共产党,不满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拒绝竞选“国大代表”,因引受到国民党特务监视。1949年5月,曾被国民党裹胁到汉中、兰州,经过多方努力,解放后才返回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寇遐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抗美援朝运动中,他晌应党的号召,出卖墨迹,损献国家,颇得社会称赞。寇遐在书法、金石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曾编辑出版《西京金石书画集》,杨虎城的“止园”别墅落成时,就由他题写门匾。另外,“杨虎城将军墓碑”、“李仪祉墓碑”、“王卓亭墓碑”字,均出自其手。西安人民大厦榜书横额,被誉为他晚年的精心之作。1953年9月6日,寇遐因心脏病在西安逝世,享年69岁。
  刘吉尧:全国特等战斗英雄,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蒲城县大孔乡太峪沟村人。1922年8月28日出生,1946年10月跟随胡景铎将军在陕北横山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侦察参谋、侦察队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人民武警部副部长、副政委、部长,西安警备区顾问等职。在解放西北的战斗中,曾参加了旬邑县太峪堡战斗、桃树庄战斗、淳化县的章洪源战斗、宣川战斗、瓦子街战役、乾陵战斗、西府战役、平民战斗、潼关战斗、华山的黄浦峪战斗。1950年10月在全国英模大会上,授予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颁发了人民功臣荣誉证章,1951年9月,出席西北军区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被授予西北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屈复(1668-1745):清代诗人,蒲城县罕井镇人。自幼酷爱文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文章,19岁时童子试第一名,不久出游晋、豫、苏、浙各地,又历经闽、粤等处,前后在外奔波50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志操高洁,深得文人学士的器重,一些达官显宦仰慕其才或令子弟从学,他无一接受。乾隆初年,刑部右侍郎杨超曾以“当今第一流人物”举荐他应“博学鸿词”,他得知后,以老病坚辞不赴。年老时思乡归里,行至中途,死于山东郯城寓所,落叶归根的夙愿终未能实现。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诗作,以“异军”姿态出现在清初诗坛上,著有《弱水集》22卷(收诗2217首)、《楚辞新注》、《玉溪生诗意》、《唐诗成法》、《百砚铭》、《全唐诗乐府新解》、《杜诗评》、《王渔洋新注》、《江东瑞草集》等。
  邓祥云(1904-1939):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蒲城县上王乡张王庄人。1923进陕西陆军讲武堂,1926年受井岳秀派遗,率部南下,陶池一战即胜,解蒲城之围,支援了杨虎城坚守西安。1927年随国民联军南路军参加北伐,1932年赴耀县入杨虎城部,1933年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因功绩卓著,升为王竣部二营营长。芦沟桥事变后,举命赴平民河防前线,扼守大庆关一带。1938年日寇攻占永济北古城,永济告急。守城激战中,不幸身中数弹,血染沙场,时年35岁。守城将士三百多人亦阵亡。血战永济保证了三十一团安全到达中条山,成为抗日战争史上光荣的一页,永载史册。
  李异材(1858-1937):清未民初著名的数学家和革命家,蒲城县马湖乡富源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对于天文、数理等自然科学特别有兴趣。青年时期,在农村坐馆教书,他常常按图观天象,对恒星名目与行星运行的规律逐渐通晓。他还攻读《算法统宗》、《梅氏丛书》、《则古昔斋算学》等,逐步学会几何、代数和微积分。清光绪十四年(1888)同州府院试,加试算学,这在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科举考试中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全场童生个个目瞪口呆,而他心算后对答,引起轰动,此后被拔入三原宏道书院学习。1890年应陕西舆图书馆之聘,参加测绘地图工作,清末至民初使用的西安府县地图,就是他绘制的。1893年,浙江学使徐季和聘他为幕僚,给他以“国士”待遇。此期间,他绘制了《秦晋豫三省黄河图》。1898年,他应甘肃督学陶子方约聘,赴兰山书院任主讲。任职时一方面授徒,一方面编著了《开方数理图说》二卷。1903年,因母病归陕,充任省高等学堂算数教习。1904年随四川提学使郑叔晋入川,参加川汉铁路勘测。1906年又返回陕西。时井勿幕受孙中山派遣,从日本回陕发展同盟会组织,他与其弟李良才及侄约祉、仪祉皆加入同盟会,人称“一家四人口,革命党两双”。1908年被推为同盟会西北分会会长,与井勿幕、景梅九等不断发展会员,组织秘密机关,鼓吹革命。又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在西安创办《健本学堂》,培养革命干部。他还积极参与倡办西潼铁路,延长石油厂及北山牧场等工作,社会威望极高。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国,军阀政客争权夺利,使他非常失望,便愤然遁入禅学。然历任当权者鉴于他的声望,都聘为顾问或谘议。陕西靖国军起,陕西督军皖系军阀陈树藩请他到靖国军根据地三原去调停。他到三原后,对举义诸人说:“时局混乱中有此一帜,实为革命曙光。诸公努力而为。我老了,难以相助”。于是直归蒲城故里,也不向复命。1930年,他已七十二岁,还写成《级数比类》四卷。以后又目失明,终日静坐。1937年8月14日以79岁高龄逝于西安。
  李元鼎(1879-1944):民国时期知名民主主义革命者,蒲城县荆姚镇中街村人。1905年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建的同盟会。与井勿幕等陕籍同学创刊《夏声》杂志,鼓吹革命。井勿幕回陕进行革命活动,他设计了“通讯横斜格”及“纵横连系法”,保证了通讯机密不会泄露。1909年回国,任陕西咨议局秘书长,曾以清朝“永不加赋”的祖制,抵制了清廷增征田赋税银的命令。1911年,参加了张凤的秦陇复汉军,任参议兼文书、都督府秘书长,当时都督府文告教令多出他之手。遂后任省教育司司长,倡办三秦公学、同州师范、凤翔二中,并先后选派百余学生出国留学。他还扶持创办西安易俗社,创办宣讲团。1914年袁世凯派陆建章督陕,陆大肆排斥革命党人,他愤然辞职。陕西靖国军起,总司令于右任聘他为秘书长,靖国军解体后,他以教书为业。1928年,国民党中央部编纂委员会聘他为编纂,以后任监察院委员及审计部部长。1935年春,他拒绝接受蒋介石派侍从室要员送赠的五十万元支票,并向于右任递交辞呈,携家小回陕。七七事变后,他又返政坛,先后被选为国民参政会第一、二、三届参政员。1940年1月,被推为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团长,率团赴洛阳、南阳、江陵等抗日前线,撰写了视察报告,揭露闫锡山、汤伯恩、胡宗南等消极抗战的事实。1942年陕西省临时参议会成立,他回陕出任议长,弹劾陕西省主席熊斌变卖沙金贪污的丑行,此即轰动一时的“黄金案”。1943年回蒲城,任《蒲城县志》主编。翌年病逝,享年65岁。他的诗文颇丰,但仅有《老曼斋诗存》流传。
  韩望尘(1888—1971):享誉西北的民主战士,蒲城县东阳高阁韩家人。1906年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参加了同盟会,1913年受命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袁世凯称帝后,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投身靖国军第三路军杨虎城部工作。1921年直系入陕,靖国军各部纷纷受编,总司令部被迫解散,他始终追随杨虎城,坚持靖国军旗帜不倒。1930年,杨虎城主陕,他出任省印花烟酒税局局长、西安绥署参议等职。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两次拜访他,请其劝告杨虎城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受到迫害,他不避危险,挺身参与处理善后事宜,并出任《西北文化日报》社董事长,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夏,他在莲湖食堂盛情宴请了路经西安的朱德一行。他又集资购买大量书籍,送往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赞扬。许多共产党员、进步人士经常在他家隐蔽,都得到保护。国民党特务盯梢、写恐吓信,他从不稍退。胡宗南曾拟杀他,他预先藏入西京医院,始免于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撤离后,他一直与之保持联系。他任董事长的“积义兴银号”长期为共产党组织代汇款项、帮购物资,他任董事长的耀县“协建煤矿”是许多人前往陕北的秘密通道。解放后,他将父亲生前窖藏金银挖出捐献给蒲城县人民政府,并低价出售房地产及家中财物,认购胜利折实公债。抗美援朝中,再次变卖家产,为购买飞机大炮捐献。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各级政府赞扬,先后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安市副市长。1953年夏曾列席最高国务会议,应毛泽东主席之邀在丰泽园参加私营工商业改造问题座谈会。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被推举为第四届全国人大特邀代表。1971年9月21日突患脑血栓而逝,享年83岁。
  李良才(1860-1932):近代陕西杰出的戏剧家,蒲城县马湖镇富原村人。他发起创办的西安“易俗伶学社”(简称易俗社)至今已九十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团体,在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的芭蕾舞剧团和莫斯科艺术剧院,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作为革命者的同盟会员,他痛感中国广大群众文化道德素质太低,要实行理想的民主政治,必须先兴办教育,以提高人民的智力为根本,可他又觉得学校教育太缓,戏剧虽非正规教育,但群众喜闻乐见。基于这一认识,1912年,他和孙仁玉等人创办了易俗社,他为第一任社长。易俗社成立后,聘任名艺人陈雨农、李云亭为教练,招收学生分班上课,采取学习文化、业务训练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实际上是戏曲学校性质的秦腔研究团体。易俗社的成立,使秦腔从堂会庙会戏的民间流行剧曲,转变为专业剧团、正规剧场演唱的独立大型剧种,开创了秦腔戏剧发展的崭新历史。易俗社成立后,李良才便着力于剧本的创作和传统剧目的研究和改编,著有《英雄泪》、《亡国痛》、《强项令》、《文山殉国》等,都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权的崇高志节,社会教育作用极为强烈。
  王菊人(1906—1975):爱国志士,抗英名相王鼎的玄孙,蒲城人。1924年考入西安盛行德中学,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不久加入共产党。后受组织派遣回蒲城任中共蒲城区委宣传委员及第一高小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经介绍入杨虎城部任指导员。1929年任上尉副官,不久兼任杨将军机要秘书。1930年,随杨虎城部队回陕,任十七路军总少校秘书兼民政厅秘书。翌年秋,调任行营办公厅机要科中校科长。1933年春,赴日深造,九月被电召回国,说服已被蒋介石拉拢调往平绥线的第四十二师冯钦哉部返陕归建。1936年西安事变前,与高宗民等奉命在绝密情况下,起草《为“兵谏”告人民书》、《与各省通电》、《八项政治主张》等文件,废寝忘食,目不交睫达七届夜。周恩来来西安时,他奉命兼任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政治设计委员及政治处副处长,并协助南汉宸筹建十七路军抗日同志会,负责与中共代表团通讯联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懈工作。杨虎城被拘后回西安隐居,此期间,胡宗南三次派人许以高官厚禄要其出山,均予以回绝。1944年秋冬,与郭则沉、杜斌丞、杨明轩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筹备委员会,使民盟活动在陕西地区迅速展开。1946年,受杨拯民邀请,冒生命危险赴陕甘宁边区关中首府马栏,与中共关中地委书记张德生等人商讨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民主运动等问题。1947年,与杜斌丞突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49年冬,汉中脱险。次年春回到西安,被任以要职,后赴北京治病,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并安排治疗事宜。1950年起,先后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1960年后,兼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及民革中央委员。1975年1月4日,在西安病逝,享年69岁。
  李约祉(1879-1969):著名的教育家和戏剧家,蒲城县马湖乡富原村人。1898年与其弟仪祉同科考中秀才,次年,二人同时被选入泾阳崇实书院,后并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1904年暗救于右任,使其得免于难。1905年兄弟双双考入京师大学堂,后经井勿幕介绍,在北京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1908年“蒲案”发生,兄弟二人为受害师生奔走呼吁,直至胜利。1909年,从京师大学堂毕业,被委派督办延安、绥德、榆林等地学务,后任省立女子小学校长、女子中学校长,还在蒲城创办了女子小学,并担任过省教育厅督学和全国教育联合社陕西代表,对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1931年,其父李良才发起组织西安“易俗伶学社”,他参与发起,为其父得力助手,先后两任易俗社社长评议长、教务主任、编辑主任等职,投入秦腔戏剧改革和戏剧创作。1921年至1922年,他率领易俗社甲班学生,组成易俗分社,赴长江重镇汉口演出,历时一年半,使秦腔冲出潼关,走向全国,为陕西戏剧史写下光辉的一页。1924年,鲁迅先生应邀赴西安讲学,数次到易俗社,当时他任易俗社教务主任,负责招待鲁迅,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抗日战争时期,他回到故乡,任蒲城县志馆馆长,主持续修县志。四十年代初,受各方敦请出任蒲城县参议会议长,常常甘冒不侧为民请命。1946年,蒲城大旱,灾情严重。他亲自到西安,请求省府主席祝绍周减缓农民负担。1948年,胡宗南进犯延安失败,责怪于农民不合作,他当面怒斥,说得胡宗南哑口无言。解放后,当选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十年浩劫中,八十高龄的他被送回蒲城富原老家监督劳动。1969年含恨而死,享年九十岁。他著述及创作甚丰,编写了二十余个剧本,《韩宝英》、《庚娘传》是其代表作,并有《千子鞭》、《仇大娘》、《优孟衣冠》、《古书媒》、《假斯文》、《公馆案》、《黄金宴》、《算卦骗人》、《上下词考》、《骰子摆饭》、《泼妇》、《杨氏碑》等,对秦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晚年还写了许多著述,计有《回忆录》、《增广关西方言钩沉》、《风中烛影》等。
  仵墉(1870-1947):民国时期著名廉吏,蒲城县贾曲乡贤坡村人。少年家贫,24岁中举,34岁中进士。清末至民国年间,先后担任过直隶省乐亭、祁州、安州、沧州、滦州、临榆、长垣、昌黎、饶阳、赵县、霸县等县知县、知事、县长达28年之久。他经常只身着布衣下乡,私访调查,审清了许多案件,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他在沧州任知州时,遇到大水灾,农民无力缴纳田赋。而秋后上司催索,他卖掉在京城的房产,给百姓垫出田赋。1929年,蒲城大旱,他闻知后,以薪俸500元兑回,赈济故乡饥民。为表达感激之情,百姓在他的家乡贤坡村立了“德行碑”。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向华北步步进逼,县中官绅逃匿一空,而他却坚守危城不走,张学良深受感动,推荐他担任察哈尔省民政厅厅长,不久时局更紧,省府主席刘翼飞胆怯离任,新调主席又惧不到任。他临危受命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这一时期他与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领导的抗日同盟军紧密配合,为联军筹集粮草,坚决抗击日寇。他写信给家里表示自己要效法“马援裹尸”,为国捐躯。1937年察哈尔、北平沦陷,他隐迹北平。日伪以高薪收买他任伪职,他誓死不从,贫穷使得全家衣物典当一空,日食两顿玉米粥充饥。儿子忧愤致病而亡,他忍着悲痛告诫家人“饿死事上,失节事大,宁可全家饿死,不受日伪一粟一缕。”抗战胜利后,由于生活贫困交加,加上老年丧子,以至悲痛失明。其弟闻讯,寄去路费,劝他回乡。但其弟亦一贫苦农民,寄去的钱不足川资,他又将自己的寿枋卖掉,才凑够买三张飞机票的钱,由其女道洁、孙祖炎护送,于四六年冬回到贤坡村,行箧萧条,两袖清风,仅有万民衣、万民伞各一件。1947年春其弟病逝,他悲痛成疾,亦于同年夏病殁,时年77岁。
  党怀英(1134-1211):金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蒲城县怀仁(今蔡邓庆兴)人。幼时聪颖好学,1170年中进士及第,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后累迁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侍制,兼同修国史。1190年任国子祭酒,次年再升迁为侍讲学士,翌年迁翰林学士。时增修曲阜宣圣庙,奉圣命撰碑文。1197年,欲告老,未准,改任兖州泰安军节度使,他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1198年,召为翰林学士。1201年受诏编修辽史,1211年卒,年七十八,谥号文献。党以文著称,金代文学家赵秉文说他文风像欧阳修,诗像陶渊明、谢灵运,遮盖了魏晋,又说他“尤工于制诰,为金开国第一。”著有《竹溪集》十卷,传于世。他也擅长书法,以玉箸篆书而名声大振,1204年8月,金朝廷命其写了“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上,其字笔圆润老到,线条流动,柔中寓刚,洒脱透逸,后人以“金泰和”而美称之,是钱币遗产中的珍品。

  王进德:明末著名书法家,蒲城县坡头乡桥陵村人,好读书,不慕功名,厌科举,不求荣利,颇有晋代陶渊明气质,少时为了学习云麾碑书法,每天早出晚归,其“学书践道”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他一生倾心于书法研究,深得唐北海太守李邕书法之道,造诣高深,字体浑厚,苍劲有力,他所书《城隍庙》、《衎神楼》、《百里金汤》有“盖世无双”之美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