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众多的史书地志中,记载着北宋期间寇准在溶洞景区一山的溶洞中得到天书而回朝复命,至后这个山就叫天书山。
天书山,是一个山奇洞美的名胜地。在我国众多的名山行列里,天书山的名字虽然算不得十分显赫,但也颇为响亮。
来到溶洞景区北部,一座高山突兀眼前,她不似仙女般秀丽,也异于低矮的山岗,她莽莽苍苍,粗犷魁梧,象是伟岸丈夫,更象是一头大得无与伦比的翡翠巨狮,气宇轩昂地雄踞在溶洞景区的北端。她,就是天书山。
天书山,最早的名字叫仙桃山。《后唐书》载,“石瓮西山,严谷幽峻,高峰斜耸,形似仙桃”。游人站在天佛洞口观望,仙桃清晰而逼真,确是名不虚传。
后汉时期,仙桃山被我国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所波及,被更名乾佑山。据五代十国有关资料记载,公元948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登基定年号“乾佑”,吴越国王钱弘叔也于同年登基定年号“乾佑”。双方因年号之争,而发兵决雌雄于仙桃山下的石瓮,因天降大雨,河水陡涨,兵将不能交战,双方又企图从仙桃山南北两麓登极,但因山高坡陡不少兵将随暴雨滑下,交战又不能成行,双方只好偃旗息鼓,各自收兵作罢。
这场战火为什么自燃自息呢?传说当时玉皇大帝驾云巡游到这里,但见车辚辚,马萧萧,尘埃滚滚,杀气腾腾,预感到一场恶战将要在这里发生了。玉皇不忍人间血流成河,便降云落在仙桃山的峰顶,央请龙王降雨暴洪,才使这场厮杀得以避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玉皇的功德,把仙桃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玉皇顶,并在峰尖建起了玉皇殿。同时,人们庆幸两个乾佑帝王未及交战。都以为是仙桃山立下的汗马功劳,故而以两个君主的年号冠其山——乾佑山。自此以后山下的柞水河也更名为乾佑河,山下的安业县也于公无949年更名为乾佑县,现今柞水县的城关镇名为乾佑镇,其来历概源于此。
北宋时期,乾佑山又被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所纠葛,被更名天书山。《贾志》载“宋真宗天禧乙未三年春三月,永兴军寇准得天书于乾佑山”。
到了清代,修《商州志》时对天书一事有争论,篡志者还到天书山进行考察,只见其山一洞有“天书洞”断碑残存。到了民国期间重修县志时,竟断言“相传,不足论也”,把天书一事说得似是而非。
《莱公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辽进攻时任宰相,反对王钦若南迁的主张,力主抵抗,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起为相,天禧四年,因乾佑山天书之故,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由此可见,天书一事宁可信其真,不可信其无。
何谓天书?实际上是指封建时代帝王的诏书。不论历史真伪如何,也不论天书有无迷信色彩,溶洞景区的天书山自北宋天禧三年即公元1019年就叫到今天,谁也否认不了的历史事实。
天书山,是溶洞景区观景最好的地方之一。登临其上,眼界开阔,心胸坦荡,江山如画,尽收眼底。尤以清晨望云台山日出,或雾中眺石瓮烟雨最具特色,就象欣赏别具匠心的国画,令人赞叹不已。若遇河潦水涨,于山上听涛,则水涌石激,声若雷轰,更能领略天书山与石瓮名字的缘由。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