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
西凤酒的工艺特点与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白酒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独特的凤香型特点。 1.工艺操作: 西凤酒生产采用续渣配料老五甑法发酵(即连续发酵法),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第一年九月立窖,第二年七月挑窖。全生产过程分为立(立渣)、破(破渣)、顶、圆、插(停止投粮)、挑(糟醅)六个过程。要求:开水施量(即施底锅水以利杀菌排酸、润料、增香的作用);热拥法做窖(即低水分,入池水分要求在56%左右;小曲量,加曲量为原粮的18~20%;适温入池,适当的提高入池温度约在18~20℃,以适应发酵期短,促进窖醅发酵生香);泥封窖(每窖入池完毕用新泥土封窖,以扩大酒醅与土的接触面,促进增香,同时起防菌侵入及保温发酵的作用)。 2.发酵容器: 西凤酒是用土窖池发酵,窖池每年更新一次,去掉窖壁、窖底、老窖皮,再换上新土,这样既有生长己酸菌的条件,又能给予严格的控制,使其所产酒中的己酸乙酯等成分受到限制(西凤酒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一般在20~10毫克/100毫升)控制在浓香不露头的程度。 3.发酵周期: 西凤酒传统发酵期仅为11~14天,是名酒中微量香味成分并不少,如西凤酒中微量香味成分能检测出的已达270余种,不但有酯类化合物,而且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4.制曲工艺: 西凤大曲属中高温曲,热曲最高温度为60℃。西凤大曲的工艺可以概略为:选用清香大曲的制曲原料而不采用清香大曲的培养工艺,采用了高温培曲工艺而不选用浓酱香大曲的制曲原料。这就使西凤大曲独创一格,具有清芬、浓郁的曲香,集清、浓香型大曲二者兼一的优点。 5.贮酒容器: 西凤酒的传统容器是用当地荆条编成的大篓,内壁糊以麻纸,涂上猪血等物,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子油等物以一定的比例,配成涂料涂擦,晾干,称为“酒海”。这种贮存容器与其它酒厂的贮酒容器不同,实属独创。其特点是造价成本低,存量大,酒耗少,利于酒的熟化,防渗漏性能强,适于长期贮存。 原来,“酒海”的容量各异,小的50千克,大的5~8吨。随着大容器的推广,“酒海”的编制容量也在逐步增大,现已有50吨容量的“酒海”,同时发展了使用水泥池容器,但其内涂料不变,从而保持了西凤酒的固有风格。 酒海的内涂料对西凤酒的风格起着重要作用,酒海使酒在贮存过程中会溶解进去酒海涂料当中的一些成分。酒海涂料溶出成分有十五碳酸乙酯、十六碳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五烯二酸乙酯及痕量的萜类化合物β-香柠檬烯等,所有这些物质对西凤酒的风格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助香作用,使西凤酒有蜜香味。 产品特点 清雅而不淡薄,浓郁而不酽腻,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发展历史
西凤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凤翔古称雍州,地处古周原,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定居地区之一。这里又是上古农业大师后稷教民稼墙的地方,历来颇具兴农酿酒之地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行至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村村附近,发现柳林镇窖藏陈酒香气将五里地外亭子头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兴吟诗赞叹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 到了近代,柳林酒改为西凤酒。在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条件下,西凤酒产量很有限,寻常百姓只得慕名兴叹。特别在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下。西凤酒已经濒临绝境。解放后,陕西省西凤酒厂的建成,使西凤酒获得新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河现代科学技术在酿造工艺中的广泛使用,西凤酒产量突飞猛进,质量精益求精,品种不断增加,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获得世界最高级别的金奖,已经成为人们待客赠友的上乘佳品。如今西凤酒---这一古老的名酒之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加大放异彩。1956年,国家投资在柳林镇建起了“陕西省西凤酒厂”,从此,西凤酒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日趋增长,品质风格更加醇馥突出。在1952年、1963年和1984年的第一、二、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西凤酒又获得金杯奖。 西凤酒具有“凤型”酒的独特风格。它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酸、甜、苦、辣、香,诸味谐调,又不出头。它把清香型和浓香型二者之优点融为一体,香与味、头与尾和调一致,属于复合香型的大曲白酒。西凤酒的特点是:酒液无色,清澈透明,清芳甘润、细致,入口甜润、醇厚、丰满,有水果香,尾净味长,为喜饮烈性酒者所钟爱。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